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筆戰依據

過去沉迷筆戰時期,常會看到這麼一句話。 把這些書看一看再來討論吧。 姑且不論這書單是列出來嚇唬人的還是真的有閱讀過。 這句話是看起來是有道理的。 舉個例,當我是小學生時,大學生和我說微積分時我是不懂的,他說的在怎麼詳細我也只是似懂非懂,更甚至我還認為他在瞎扯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難看的數學符號呢? 但現在來看,微積分確實存在,而且還挺好用。 



那為什麼當時會有瞎扯蛋的想法? 因為不理解。 那為什麼不理解? 因為積累的不夠。 學問是需要透過不斷的閱讀與思索才能有所成就。 今天一個念了百本書籍和一個念了千本書籍的人若是其思考模式、閱讀方式、選材均相同,那幾乎沒有懸念,念千本的通曉的會比百本的多。 這是很顯而易見的。 這裡有人會問,這也不一定吧?

當然不一定,因為這個狀況是假設出來的,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所喜愛的書籍、思考的路數、閱讀的習慣是人人相異的。 但是在常人中這個數量可以成為一個依據。 為什麼? 因為常人的思考能力多在同一個區間,不是大師也不是未閱讀者。 在這中間的區塊打轉,而要引發質變,除了另闢蹊徑、天賦卓越之人外依靠的就是數量,以量變來引發質變。 所以在這個區塊數量是一個可以評判的依據,雖然不甚準確,但仍可參酌。

那回到前言。 那是不是筆戰時亮出,我讀五百零一本,你讀一千一百二十本,我慘輸你六百一十九本,所以你比較有道理,當然不是,讀書量只是一個參考依據,他有個基本的閥值,比如讀五百本以上,那和讀一千本的在核心的思考觀念是相近的差的只是可以援引資料的多寡,而援引只能作為佐證不能作為直接觀念的闡述了。 而開頭的那段話,是用在何處? 用在對手連基本的核心概念都不懂時,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測、聽聞他人,而無一基礎的知識儲備時所用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