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六四感思

前些時候六四,寫了篇文章。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號,中共人民解放軍,將軍隊開入天安門廣場,以武力驅散絕食抗議的群眾,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從而造成部分民眾死亡,至今仍未受公平公正公開之追朔,而究竟是甚麼促使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發生呢?

且從背景來說。



一九七零年代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打倒、鄧小平接掌中國共產黨,提倡改革開放,進而促使了經濟市場的發展,而經濟市場的發展又加諸私人企業、國外資金的注入,使經濟開始活絡發達,經濟起色了,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加大、官商勾結腐敗,而這些令群眾、學生們對現狀不滿。

而眾所皆知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控制上是一把好手,這些學生群眾們怎麼敢將不滿的想法給具體化成言語呢? 這就要談到背景之二,政治。 在當時鄧小平提拔了胡耀邦、趙紫陽等改革派人物,胡、趙兩人,在思想上比較開放,容許群眾有一定程度的異見,所以對於政治環境上、思想純正上,有了一定的開放。

政治(思想箝制寬鬆)+經濟(貧富懸殊、官商勾結)兩者,引發學潮抗議,針對不同的社會問題發言,而構成了六四事件的背景。

胡耀邦在之後的一次內部路線鬥爭,改革派(年輕人)vs保守派(老人)中,被踢下總書記的位置,由趙紫陽接任,而趙紫陽本身的總理位置就變成保守派的李鵬代理。

六四導火線,胡耀邦逝世,中共舉行追悼活動,許多民眾自發性來到天安門廣場,追念胡耀邦,而人多口雜,一比較胡耀邦和在上位者的態度,就有了政治性訴求,如加速民主化腳步,而各地也引發相同訴求的遊行,之後十萬人聚天安門,百萬人送胡耀邦靈柩,動亂從四月底持續到五月,這期間政府均不與學生對話,而後來對話的一次是總理李鵬vs吾爾開希,結果是各說各話毫無交集。 五月中,時任總書記的趙紫陽請求學生不要再絕食了,學生本來答應,但此時電視傳來總理李鵬說要強硬對付這次動亂。

五月二十,北京戒嚴。

六月四號,天安門事件爆發。

以機關槍掃射抗議民眾,以坦克輾斃擋路民眾,示威絕、遊行無,所剩下的只有坦克、槍聲以及哀嚎。

有點可以探討一下,中國部分人會說,天安門沒死人,這其實是在玩文字遊戲,因為都死在旁邊沒死在裡面,所以說沒死人,這真是一個沒品之極的說法。

而天安門造成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共產黨的保守派、老一輩重新占據上風,成為領導階層,這對中國的政治開放造成了限縮的作用。

二、政府、人民結下了樑子,造成對立,但透過中共的洗腦、禁止,年輕一輩無從知道,老一輩又因當年鎮壓有其心理陰影,只餘海外流亡人士王丹等人,進行抗爭。

三、外商見中國鎮壓手段,認為環境不穩將資金抽離或減少投資力度,致使中國有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緩慢。

四、從天安門到近期的PX事件,可以看出中國對待異議份子皆是以武力迫其屈服。

我之所以要寫六四,除了和台灣這次的學運有很多的類似之處外,而是想讓人知道歷史不容遺忘,只有知曉過去經驗,才能避免未來相同景況再次發生。

納粹德國的第一個集中營達豪(Dachau)曾陸續關押二十一萬人,其中三萬兩千多人死於內中,而在達豪集中營的入口處及出口處有刻兩句話。

「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

「當世人忘掉這些事的時候,就意味著,這些事還會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