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騎西行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作者:藍弋豐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17日
時間坐落於明朝靖難之變後,明成祖朱棣破南京建文帝引火焚宮下落不明,故而派遣鄭和下西洋,以此為基,建立其整個故事架構,內文中,由一虛構之宋參軍助建文帝揚帆至滿刺拉今之馬六甲,而自己迷惑追兵前往日出之國-日本,而在東瀛宋參軍撫育其子宋慕中國古武並找來日本武者傳其子居合刀術,並告訴宋慕他必須去尋找建文帝,宋慕也因此踏上了他追尋建文帝的西行之路。
在尋找建文帝的旅程裡,宋慕一路由西洋(今南洋)一路往天方(今麥加)而行,在天方他陰錯陽差之下遇到了建文帝也遇到了一個有著英格蘭血統的女子葉華,在宋慕遇著了建文帝時場面混亂來自大明的錦衣衛來自異域的猶太人以及本地的阿拉伯人,種種原因致使宋慕與建文帝失之交臂,但在葉華的說明下告知宋慕救走建文帝的是猶太人,那該前往猶太聖地-耶路撒冷,並表示宋慕已然暴露,海路不可行僅可走陸路,她將先行一步由海路前往耶路撒冷,要宋慕自行由陸路 前往,在前往耶路撒冷時,宋慕於麥加與一古靈精怪的阿拉伯女子法蒂瑪結緣,並在她的幫助下進入了耶路撒冷與葉華相會,爾後三人由耶路撒冷乘船渡地中海前往歐陸,並於歐陸遭遇到阿金谷戰役,最後在巴黎找到了建文帝,而建文帝也已然甘於平凡不欲爭權奪利,於故事最後宋慕一行人前往葉華的故鄉,英格蘭。
前面為故事大綱,後面來說說心得感想,看完後我不得不說,很有趣的一部歷史小說,重新演繹了鄭和下西洋的因由,並了解到在下西洋時代其餘區域的風俗民情以及曾經發生的大事,裡面有幾段情節我印象深刻,如鄭和對下西洋的終極目的,不是要宣揚國威也非是證明自己,而是為了---報復。
鄭和因早年受不人道之傷害,也看了他的眾多同胞慘遭殺害,滿心憤怒卻無從宣洩,只能苟且偷生,但在朱棣要下西洋時,讓鄭和知道機會來了。 因中國於朱元璋時開海禁、重農抑商等政策,造成中國的海事圖術漸漸失傳只能由色目人擔當大任,而鄭和七下西洋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之多每年所用之資費為大明歲入的兩倍,長期為之,大明國內的稅賦越重對人民之剝削也越苛,當人民繳不出來時只能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只能被收稅官員鞭打、欺凌,這就是鄭和的報復,但鄭和更深的報復在於不讓貿易進入大明,因貿易為近代國家強盛的根本,所以鄭和處心積慮的造成一個萬國來朝的局面,讓大明享受這天朝上國的威名,於是乎只剩朝貢不存貿易,而最後的報復在於,百年後史書所載鄭和下西洋之事將成為一盛事,縱有明識之人堪破其中玄機也是無用,因史書有載後人自然仿效。
第二個有印象的片段為,忠孝節義,宋慕父母都教導他要忠君愛國,但君已非君國亦非鄉,如此堅守,對一個年輕人而言他是充滿著迷惘但又不得不依照父母所灌輸的目標再走,宋慕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 而在追尋得過程中,宋慕找到了目標但目標也說了,他已然放下了,那他三分之一的人生的追求如一場幻夢,但是這幻夢卻又給了他無形的收穫,讓他在往後真正具有自我意志的人生產生了一個未知影響,而最終航向的英倫群島,對他是也是種自我的求索。
第三個有印象之處為大馬士革鋼刀為水紋與日本武士刀的雲紋兩種鋼質為當時世上最好的材料皆可削鐵如泥、吹毛斷髮。 大馬士革鋼,中國古稱鑌鐵,採冷鍛法,工藝於十八世紀失傳,其上花紋又稱穆罕默德紋。 日本武士刀低溫鍛鋼,反覆搥打淬火而成,其上會有因高溫急冷而產生的馬登斯晶體,故而產生雲紋。
整體來說,這本書橫跨了東西,以一個虛構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壯遊,而書的背景多經過考究,如阿金谷戰役史實有之、而當時中東的風俗民情亦多相符,有人會說書中的人講話怎麼有些現代,其實古人和今人沒甚麼差別,只是在紀錄上古人用文言文後人用白話文罷了,實際溝通上則以簡便為主,另書於前附了張明騎西行圖,書末則附了一張兩公尺長的鄭和航海圖,實在非常用心,最後,這本書很建議一讀雖然後半段稍稍草率但仍不減其風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