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知識何以重要?

王圓籙,清末民初於莫高窟發現藏經洞者。 很久以來,世人對他多有責備,責備他說怎麼會把文化遺產就這麼賣給外國人呢? 怎麼讓中國的歷史珍物就這麼流落歐洲? 甚至於還自己將經卷給焚燒製為符水給眾人治病呢? 這一切都讓他承擔了多少罵名。

我無意為他辯白什麼,他所犯的錯誤很明顯,但這些錯誤的根源無如說是因沒有智識所引起的了,只是這沒有智識又是從何而來? 時代環境。 當我們再追究一個人為何犯罪之前,究竟是就眼前事實依法依律給予罰刑,還是可以除了依法論法外,用一種人的關懷去想是什麼原因造成他所犯下的罪刑? 如王圓籙,他也將從藏經洞的文物拿予當時清朝的官員去看,但那些官員不當一回事,將這些文物當作珍玩作為轉送京師達官的禮品,一個人的無知無識可以說是個人問題,但群體的無知無識實在是制度問題了。



而當中國自身對這批文物都不重視了,卻有外國洋人對這批稀世珍藏大感興趣,花了賤價買到了物超所值的經卷文物如斯坦因用了四十個馬蹄銀錠買了七千份手抄本古卷以及含古卷在內總計二十九箱的文物,這等交易是建築在知識、情報上的不對等,假使要歌頌斯坦因等人為了世界文化遺存所盡的心力,我不否認其結果,但手段著實可令人評議了,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卻又令人不知何以言了,固然從道德上的至高點可以做所批判,只人性如此,我亦只能鄉愿的說,相較於那時的中國,也許西方更能好好的保存這些文物了。


人世間,多是這種滑稽的現象,自己國家所出產的卻不保護反而端賴其他國家的人來保護,說到底除了知識情報的不足外更是對未來沒有達觀卓遠的見識了,而王圓籙所造成的問題讓後世的敦煌學者必須向西方博物館購買微縮膠卷來研究,其中的酸甜苦辣料想則知,但也因為這般心情更致使這些學者發憤於其上,終於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日本學者說到:「我想糾正過去的一種說法,這些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

「我們都深陷泥淖,但有人卻懂得仰望星空。」-王爾德

面對壞事,你可以選擇悲情卻又無濟於事,但更可以選擇接受並超越它。共勉。

註,本文部分內容改寫為余秋雨,文化苦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