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如隱士,酒似豪俠,茶宜靜心而品,酒宜歡情而飲。
寫文、飲酒可有相關? 我覺得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有間接影響。
文章寫得好的人,飲酒入腸,妙筆如飛文思泉湧,不太會寫的者縱然飲數盅亦搜索枯腸,所以古時文人多將詩酒共寫,就是這個道理了,如春日憶李白: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即是論證。
而杜子美亦有寫到,太白為文靈感源於酒,於飲中八仙歌首句,李白一斗詩百篇可知,是故文人雅士多善於詩酒,亦有一言到:凡是善於飲於飲者,莫不長於吟。
如此說來將文人酒飲相連亦不為過了。
於此談手不碰盞之文人,北宋王安石,其人於相位十餘年,爭議不斷數次上台下野,但其在文壇享有盛名,卻滴酒不沾,若有者勸酒、敬酒,一概回絕近乎不近人情,曾經有一事開封府尹包拯宴請歐陽修,王安石於旁作陪,包拯舉杯致敬,歐陽修以觴應之,安石則言不善飲酒拒絕了,一個人在旁邊默然獨坐木然無容,至宴席終了,指不沾杯少於人言。 此番事後,包拯覺此人行止異於常人。 由此得見,王安石之性情固執凹頑,連杜康亦不能使他有所動搖。
而李白又是以酒詩為名,如月下獨酌其二所言: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寫到飲酒之理與之樂趣。 是故二者分處唐宋之名士,於酒之看法截然不同,如此言李白為文壇中之官宦、王安石為官場中之文人應恰如其二人之性了。
末附古時酒者之分類:
一、儒飲:花前月下,曲水流觴,一杯輕醉,酒入詩腸,如雅人蘊藉。
二、仙飲:二三良友,月夕花晨,名姝在坐,低唱淺酌,如瑤池醉仙。
三、困飲:醴席豐宴,繁文縟節,終席拘彎,唯恐僭越,如罪囚飲酖。
四、牛飲:杯不厭大,酒盈滿砵,持籌呼雉,大肆鯨吞,如行途飲驢。
五、禮飲:官袍帶履,坐分昭穆,辭讓舉杯,納身軌物,如衣冠登殿。
六、屍飲:倒地漫罵,嘔穢吐食,僵臥不醒,人事不知,如溝渠爛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