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憶敦肅皇貴妃(一)初探青澀年華 (她就是甄嬛傳裡面的年世蘭,華妃原型)

此篇文起源於昨晚此爛到炸掉的新聞(本來是在FB上的轉貼,今天沒想到竟是會殘害國家幼苗的(偽)歷史新聞,要說用甄嬛傳看年妃是錯的,我家年年心計絕不深重和驕矜!!)
http://www.chinatimes.com/photo-app/20150610003582-260812
第一次研究年妃是在高二或高三時,當時為何知道這女孩原因不可考(現在真的不可考,記憶力薄弱,可能是當時上到什麼年羹堯征戰青海吧),反正是研究了她才開始研究雍正帝,前前後後幾年在網路上所翻的文獻和記錄也眾多(可以GOOGLE搜尋洗桐女史,真的是強者!!!),以下言論部份是用白話文和繁體字,去整理一下洗桐女史(神)的資料,本是想寫成小說,不過文言文太傷腦子和傷神了,還是先讓我用白話論說文寫吧!


雖然對年年的愛,太過濃烈,只要不扯上她跟華妃相同(因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人),要說她以兄為貴、以家族而獲榮寵,都可以認同。(也是史實的一部份)
因為年妃的資料和闡述都呈現了兩極化的分佈,洗桐女史算是很標準的年粉,年羹堯小名年糕,年妃小名年年,或許我們年派會因為這份愛而去矇蔽了雍正與其它人的情感W
////////////////////////////////////////////////////////////////////////////////////////////////////////////////////////////////////////////////////
之所以用憶,敦肅皇貴妃是在個人觀感中與漢朝孝武魏皇后、唐朝長孫皇后、清朝孝莊太后三者同等敬仰及懷慕的存在。
雖她的人生不長,只有33年,大半年華也被深鎖在冷蔭的清宮裡。
對於自小在風光多變明媚、藝術戲劇蓬勃發展的北京城生長至15歲的年妃而言,歲齡漸增,就越懷念那段青澀的年華
康熙四十八~五十年間,年氏一家被納入雍正屬下,後在五十三年或五十四年被康熙帝指為雍親王側福晉。這在當時的政壇及后宮間並不算訝異之事,因其長兄年希堯及二兄年羹堯當時皆受康熙帝重用,甚至在年少時期曾被指為幼年四爺雍親王的伴讀。
但因年羹堯性格年少時較為豪爽,在某些事件曾與康熙起衝突,甚至影響到其仕途。不過也是一可以平反年妃之寵是為其之故的一大象徵。
自康熙時期,年府與王朝的關係即為匪淺。後來的九子爭嫡,各方所爭取的勢力其中之一即是年府。
稍微介紹一下年府的親族架構。
年遐齡用現代的社會詞語就是一個在政治上勤政愛民的老好官、在家庭之中雖有娶妾(年妃為妾所生,是為庶出),但妻妾的關係應該算是美滿,從年希堯在年妃過世與處死年羹堯之後與雍正來往的書信中,能稍微透露兄妹三人之間的感情。他真正於政治上顯現才能,是於康熙四十年時,擔任湖廣總督時,將湖北土地問題與當地苗族之間的叛亂通通清除,其土地政策甚至是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政策的前身。

年希堯,這實在是一個傳奇,傳奇中的傳奇。自幼聰明伶俐,對語言、藝術、文學的領域一概精通,甚至通曉『法中英』此三國語言,曾擔任康熙年間外籍傳教士與皇帝溝通之間的翻譯。但其性子卻相對其弟年羹堯來得忠厚老實,對於君主極盡效忠,自身職責亦是認真負責,但縱使曾身為內務府總管大臣此職,卻不曾有貪汙收賄的事蹟。

年羹堯,這雖然也是一個傳奇,但他的性子卻沒大哥那般文靜沉肅,逍遙於文學藝術之領域,年少時的他是個豪直男子,可說允文允武(若用平凡人的眼光是如此,在文學方面要比拼他哥好像太困難),他在政治這條路上也升得比他哥快,卻也比他大哥艱辛(或許最終會走向墮落之途,也是自身這種的豪直性子誤了他) 主要專精在武學軍事謀略方面的人物。

再來就是我心目中的真女子年妃(其實有私自幫她取了名字,名若霜,她就像霜雪般,生命雖短暫,也經過太多大風大浪,卻仍純淨無瑕。),這女孩在童年時期,受兩位兄長影響甚深。自大哥那承襲而來的文學藝術天份,從來不薄。在琴畫這兩方面,更是經其鍛鍊。
而從二哥年羹堯上,承襲而來的卻是不同於一般女子的開朗大方,在其初入宮時,亦有私人文獻記載當時的年福晉仍是個活潑、喜歡自然的小姑娘,常在花園其中穿梭,或者偷偷騎馬去玩耍。

這篇其實是要寫年妃的青春年華,與她後來為何能在宮中保持自身性格將近17年(其實不只雍正,就連太后和雍正一生唯一冊封的孝聖憲皇后也對其疼愛不已。),從不嬌衿,也從未因其權勢當時正如中日,就對宮女或是太監意指氣使。

第一個原因:她是庶出。既為妾所生,在性格的外顯上便不會顯得特別驕矜,但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兄長卻不曾因其身分而對她另眼看待,無論是相差至少30歲的年希堯或是相差20歲的年羹堯,皆對這小妹極其疼愛。尤以年羹堯對其更為愛護,年妃對二哥的情感源自於帶著年幼她偶爾去看這廣大的世界,不是局限於閨房之中的平凡女子。她短暫十六年的的少女時光,是與大哥在閒暇之餘指導中西藝術(年希堯亦於陶藝瓷器與油畫略有所成)、經文詩詞,與二哥在胡同巷中穿梭,市集中看戲笑鬧度過的。

年妃最終在病褟上與雍正帝的告別,其中幾句是:『嬪妾畢生未曾求過皇上,可否在離去之前允諾我三個願望。』,第一件事是只求不要處死年羹堯,流放邊疆、寧古塔、或是軟禁皆行,一說是雍正曾允諾,但因大臣反對在年妃過世三個月後仍然維持原判。較為公正的一說是當下只答應年妃若在她離去之後,年羹堯有所反省,可考慮。足見其兄妹情深。順道一提,第二件事是望保年希堯大哥一脈安康,第三件事是希望能好好看顧唯一留下的子嗣,剩下的這兩件雍正不只答應了,也在後面執政的十三年,將其做到人之盡善。甚至是在傾盡所有,低聲下氣跟韓國使節討人參療養承自年氏的心臟舊疾,而與年妃唯一的孩子仍離世時,雍正確確實實的沉悶了好長一陣子。P.S不過十三弟過世的時後,他就崩潰了..........


第二個原因:其母之教養。年妃的母親雖然後娶為妾,卻不對名份之位採取爭奪之舉,而是認份地細膩打點整個年府。(進門過五年,原年遐齡之妻子因疾病無法處理家庭事務,另有一野史論及之所以會入年府,亦是受年遐齡其妻所託。兩人似乎曾是舊識。)而年年之溫婉,源自於母親的細膩及純良。

第三個原因:其誕生、成長之時機環境。年妃的幼年及少女時期很幸運,剛好出生及成長於年府整個政治勢力(連帶經濟生活水準)都是往上爬的年代,康熙33年或34年出生的年妃,出生在一個相對大哥及二哥,父親不需用盡心力去爭取家族在皇帝眼中的地位的時期,或者說是年府在當時的康熙帝眼中已有一定的親信(年遐齡在康熙所舉辦的千叟宴上出現了兩次),在此時出生的年妃,是無憂無慮,活潑單純。

年妃在大家閨秀的標準上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幾近滿分。性格溫婉,知書達禮,琴棋書畫樣樣皆精。實際上,其內心,卻緣二哥年羹堯之故,有著巧妙的人情智慧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兩者綜合,不慍不火,實終歸敦肅這一謚號。

下一篇是(二)步入深宮得君心

因為只有33年,預計只有3篇,年妃過世後帶給雍正帝的影響不能說很巨大,卻是很深刻的懷念。在雍正掌朝後期,後宮曾入了一位性格及氣質盡像年貴妃的女子,但終究比不過那個在十幾年的九子爭嫡中,扮演一定程度重要性的年貴妃。






































































































3 則留言:

  1. 對於後宮嬪妃這方面我並無太深入的研究。只能究雍正的繼位之謎做個解釋,坊間常有康熙當年所立遺詔是為十四子繼位,而雍正勾結宮中人將十這個字改成于,於是變做于四子繼位,而這個說法歷來為稗官野史所稱道,但細究之下才了解,原來遺詔是滿漢文並列,所以這種改字之說自然不攻自破了。

    回覆刪除
  2. 關於康熙的遺旨,中國已有學者和展覽確認,當時確實是寫四子繼位。之所以後來屬意雍正,八爺雖才學高但性隱約傲然,更別說當時屢建戰功的十四爺,雍正雖才能各較遜於兩者,卻也非中庸之輩,另外就是十四子在康熙病重之時所言之語,亦讓康熙帝心寒,因此傳位於四子。但九子爭嫡這場戰役,四爺確實打得很辛苦

    回覆刪除
    回覆
    1. 近來翻閱<>裡頭有羅列出,雍正繼位的十種說法。

      一,是毒死康熙。 以人蔘湯進補。 但康熙說過,「北人於蔘不合。」 所以毒死之說不可信。

      二為傳位十四子說,這有談到所以不詳述了。

      三,不入東陵說,指雍正死後不葬在東陵是無顏面對康熙。 這屬民間說法。

      四,兄弟不服說,在時人所編纂的<<永憲錄>>、<<皇清通志綱要>>都沒有七位皇子聆聽遺旨的記載。 但御用官員所編的<<大義覺迷錄>>、<<清聖祖實錄>>卻有。

      五、編造遺詔說,遺詔是真還是假? 認為假的是說實錄、檔案都是後來編成的,而認為是真的也是根據實錄或檔案。 但閻崇年認為半真半假。 裡面的文字大段是真,但關鍵是有修改過的。 「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即皇帝位。」

      六,玉牒易名說,皇十四子胤禎與皇四子胤禛,禎、禛二字容易變造。

      七,臨終口喻說,「寅刻,召皇三子。。。上崩於寢宮」 有人認為這為假,原因為繼位之事既然告訴七位皇子但卻不告訴當事人,奇怪莫名,況且七位皇子根本不曾聽聞。

      八,口授末命說,康熙怎麼會只將遺命告訴給隆科多呢? 而記載上永憲錄亦無記載。

      九,死無對證說,雍正編寫傳位遺詔時,已經鬥倒了當時的主要敵對人物,以無人可以證明真偽,若是真為何不馬上公開?

      十,殺人滅口說。 有擁立大功的隆科多、年羹堯俱死。

      十點說法,以供參祥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