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讀<<說春秋--晉楚爭雄>>

讀<<說春秋--晉楚爭雄>>

這書是系列作的第三本,內中所說是晉國楚國的崛起,晉國因晉文公與其團隊而稱霸,楚國則因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個人獨霸。

這當中可以看出很有趣的一點,截至目前為的春秋三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人稱霸的因素不同,齊桓公因善用管仲而霸天下,晉文公則因狐偃、先軫、趙衰等人而稱霸,楚莊王則是依靠個人能力而獨霸。


說苑中有這麼一段。

「臣聞之,其君賢者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

從這裡看來,齊桓公、晉文公,皆可稱霸,那何以楚莊王亦可?

因為下面這一段。

「今我下君也,而羣臣又莫若不穀,恐亡有也。吾聞之,世不絕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爲?」

反省,能夠懂得反省,才是讓楚莊王能以一己之能,讓楚國稱霸當世。

依照慣例,還是舉三個有趣的片段來做分享了。

第一楚國令尹孫叔敖。

孫叔敖初任高官,諸多人等上門祝賀,孫叔敖因此稍有驕氣,此時有一名老者前來送予贈言。

老者說:「顯貴了炫耀,眾人將會離開,獨攬了大權,君主就會忌諱他,有錢了貪婪,災禍將會到來。」(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而老者見孫叔敖認真傾聽的樣子就在往下說。

「地位高,就需要謙恭;權力大,要審慎使用;俸祿好;不能貪汙受賄。 有此三點不只可治國更可以保家。」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厚而慎不敢取。)

孫叔敖受了這三點教訓,從此謹守而成一代賢相。

那為什麼這三點對孫叔敖震動如此之大?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人天生聰穎舉一知三啊。 但是若是有個前車之鑑在前面,是否就更可以加深印象? 而這前車之鑑是甚麼? 楚國第一世家,鬥家。

第二,莊王飛天,血祭世家。

楚莊王即位三年,淫樂不止,並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膽敢勸諫者殺無赦。

而此時有個寵臣上來說了個神鳥故事,大意為有這麼一隻鳥三年不飛不鳴,這是甚麼鳥?

楚莊王笑了笑說,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了。

然後楚莊王繼續淫樂不止,好不快活。

直到有個叫蘇從的大夫前來勸諫,楚莊王一刀斬斷懸鐘樂的繩索,然後上朝。

上朝之後開始詢問工作進度,能回答的重用,不能回答的留職立功,隨便回答的,立斬。

透過這種方式,楚莊王大舉晉用能人並且汰除冗員,從而增長的自己政治資本,但是在此時楚國的第一世家鬥家經歷幾代發展,勢力極為強大,連王室也難攖其鋒,而楚莊王透過討伐陸渾戎掌握軍權,並且設計逼反鬥家,而當鬥家被逼反之後,楚莊王派人勸和但失敗,再派人勸和還是失敗,最後才出兵對決鬥家,而為什麼楚莊王要勸和? 因為鬥家的實力朝野皆知,只有激起大家的鬥心才能讓朝野同力來對付鬥家,而要如何激起鬥心? 就是讓自身示弱敵人驕狂,而當敵人驕狂大勢則轉,楚莊王利用這種方式,讓眾人團結起來方才一舉滅掉楚國第一世家。 從這裡看得出來,楚莊王在運用人的心理是極為高竿的,他知道對方會怎麼做,所以他故意反其道而行,讓對方更加放心這樣做,而當對方更加放心這樣做時就掉入了楚莊王所設下的陷阱了。

第三,莊王夜宴,眾將卸纓。

在滅掉楚國第一世家後,楚莊王大宴將士,在宴會當中,突有陰風將蠟燭吹滅,有一名將士偷牽了楚莊王妃子的袖子,但被妃子把頭盔上的纓拔了下來,妃子於是和楚莊王說,等等有人頭盔上沒有纓的要治罪,楚莊王一聽朗笑三聲下令眾將將頭盔上的纓取下。

妃子於是奇怪的問楚莊王為什麼要下這個命令,楚莊王回答:「今天大宴,是我的意思,大家喝酒喝多了也是因為我的緣故,哪能因此而治人入罪呢?」

而在後來邲之戰,楚軍大勝晉軍,晉軍大潰,楚莊王孤身深入敵中,被敵眾包圍,而晉國人也想趁此擒賊擒王,從而逆轉敗局,但就在此時,突然有一名大將勇猛無敵前來救援,但一連衝陣三次皆失敗而終,第四次衝陣則掉轉車頭衝入晉軍主帥處,一舉成功,解了楚莊王的危局。

而後楚莊王問道,為什麼你這般神勇? 大將回到,大王可曾記得那個牽妃子袖子的人? 那個人就是我。

莊王哈哈一笑,陰德必有善報啊!


從上面這裡可以知道,楚莊王很善於反省自己,而善於反省自己的人則容易寬容,因為錯誤都要從自己身上先找,而非先歸罪他人了,而這才是楚莊王能以一人之力帶領楚國稱霸天下的因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