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讀<<2100科技大未來>>



讀<<2100科技大未來>>

未來的世界會是甚麼樣子? 我想這個問題挺多人都會思考過,比如會不會癌症不存在了、是否可以殖民火星、能源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等,但該怎麼解決,會依循怎樣的方式去解決,這個的過程就不屬於一般人在想像未來時所會去思考的。 本書提供了一個物理學家用他的知識以及訪問各不同領域的專家,所推論出來未來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到。


關於未來,這本書用橫縱兩種方式進行排佈,橫的方面是不同的領域:電腦、人工智慧、醫學、奈米科技、能源、太空旅行、財富、人類,等八個領域,從影響人類至深的電腦到一切的生存根源能量以至於到社會以及人類全體的未來為止,縱的方面則是將未來一百年劃分為初期(目前~2030)、中期(2030~2070)、遙遠未來(2070-2100)三階段。

書中提出一個概念,稱之為大眾科技發展四階段。

第一階段,科技非常昂貴,少數人才能使用。

第二階段,科技進步,但價格仍居高不下,但是以可以特定階級使用。

第三階段,科技更為進步,價格也隨之下滑,四處均可見。

第四階段,科技與剛開始發展已是天地之差,價格跌落至極低點,科技除了本有的功用外也擴展到其餘方面。

比如水資源,在遠古時代水的獲取是仰賴老天的,而到了農業社會則開始鑿井,但鑿井需要群體的分工合力,而取出來的水是群體共同分享,這邊是第一階段,鑿井所用的勞動力以及經驗、石塊、工具、地點等,限制了井的開鑿,導至成本上升,一個部落只能有一到兩個井,而到了數千年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將水導入富豪、貴族的處所內變為可行,但也由於技術上的成本變的只有特權階級以及有錢人才能負擔,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則是二戰過後,技術改進以及資本投入,讓技術成本下跌,足以讓大眾使用。 最後水用來做各式各樣的佈景與表演以及實驗應用等,讓水脫離了只讓生物解渴的作用,這就是第四階段。

同樣的,紙與電力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但並非所有的科技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因為無法經歷這四個階段的科技產物是因為其本就是有形的產品,諸如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功能可以在更強化,但難以變成無形的物品。

那電腦是不是也會如此? 按照這個的流程來說,電腦還在第三階段,四處都可以見到,但還沒到消失無蹤,只是這消失無蹤已經有端倪呈現,就是雲端運算,透過將網路眼鏡將資料由無處不在的網路傳輸到中央電腦或是分散式運算,並且將其結果回傳,令隨時隨地都能暢遊網路、工作開會變做了可能,甚至透過擴增實境的運用,讓人可以活在第二個世界裡面,讓網路世界成為人類的第二世界,而電腦也從四處可見慢慢變成無影無蹤了。

另外,此書還提出一個有趣的原則,稱作穴居人原則。

文化的演化比起生物的演化快得多,而科技的演化也總比文化的演化快的多,但是人還是會受到生物性的制約,而這制約就是穴居人原則。

穴居人原則是,若是以現實和虛擬,人類會強烈選擇現實,就好比無紙化在科技上是可行的,但為何仍未達成? 因為人們並不喜歡螢幕顯示出來文字,而喜歡紙張這種可觸摸有氣味的製品,同樣的網路開會依照現行科技也是可行的,但人們還是更喜歡面對面的互動,更有真實感。

最後,這本書提供了對未來想一窺究竟的人,有合理且符合科學的解釋了。 

當中有句話分享給各位。

「科學只能決定是甚麼,而不能決定應當是甚麼。」~愛因斯坦


揮舞著科學利劍可以披荊斬棘,也可以逆傷自身,而其中如何決斷,就有賴人們的共同智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