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讀<<最衰者生存>>
讀<<最衰者生存>>
有句話很耳熟能詳。
「物競天擇,強者生存。」
但是真是如此嗎? 不見得。 許多時後我們所認為的弱者、衰者反而在當時的演化過程中是生存的一群。
這本書談到的就是在現代醫學看來的遺傳疾病者,在演化的過程中何以有此遺傳疾病發生? 若是基因想要永續複製,那麼就必須汰除這些遺傳疾病才是,那麼為什麼沒有被汰除? 必然是這遺傳疾病有助於生存所以致病的基因才被流傳下來。
書中舉了幾個例子:
一、血色沉著病,其病狀為鐵質在體內累積過多,長時間將損壞關節、器官,也會干擾全身的化學反應。
而這樣的疾病會甚麼沒有在演化當中被剔除? 因為有血色沉著病的人,可以更好的抵抗瘟疫,細菌偏好鐵質,那麼有血色沉著病的人應該更容易死亡,但實際上鐵質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在有血色沉著病的人身上的巨噬細胞鐵質比正常人要少得多,這可以避免細菌用木馬屠城的方式,將自己大量繁衍武裝。 所以患有血色沉著病的人可以抵擋瘟疫的原因在此。
而歐洲曾經發生過黑死病也就是鼠疫,造成人口有百分之三十到六十的銳減,而生存下來的人體內含有血色沉著病的基因,在以此而繁衍,而在十八世紀前,瘟疫來襲是司空見慣,而這也令有血色沉著病基因的群體得以擴張,也令接下來的瘟疫造成的死亡率下降,因為細菌沒有鐵質則難以溫養複製。
那麼,書中有一句話對此總結的很好。
「為什麼你要服下四十年後保證會害死你的藥物? 只有一個理由,對吧? 因為那是讓你不會明天就死掉的唯一方法。」
其二,是談到糖尿病。
糖尿病共分為三型。 第一型為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製造胰島素的細胞。 第二型,製造胰島素的總量不足或是身體其他組織影響胰島素轉化血糖的速率。 第三型為孕婦的妊娠糖尿病,多半是暫時性的。
但無論是何者,可以說是基因是起始的源頭,而仍於一開始所言的一般,若是糖尿病是會阻礙生存的,它不應當存留於基因庫裡面,所以為什麼它會留存下來?
氣候變遷。 以前的人們認為氣候變遷是極為緩慢的,其變換速度是以萬年、千年為單位,直到年輪學的發現,才觀看出來,樹木在寒冷與乾燥的年份較為緊密、潮濕溫暖的年份較為寬鬆,用此則可反推時間,以此方知在十七世紀的氣候變遷竟有持續上百年的變化,所以變換速度變為百年。
而隨著資料的累積,美國去鑽探格陵蘭冰原底層的冰芯,其裡面有十一萬年的氣候資料,從這裡面發現到,原來氣候變遷不需要萬年、千年、百年,只需要短短十年就會變遷。
而面對這突然的寒冷現象,人們該怎麼因應? 應當說基因該怎麼因應? 糖尿病以此而生,糖是天然的抗凍劑,當糖在血液中的濃度越高,冰點就越低,而冰點越低則代表越能避免凍傷。
而在寒冷的年代,有糖尿病症狀的人,他若有大量的棕色脂肪可以將血糖轉化成熱能,而也因為食物有限,攝取的量不多,所以有糖尿病症狀者,比其沒有的人更容易生存,而其血糖值也不影響其健康。
只是由於現在的食物不虞匱乏,而垃圾食物佔了多數,熱量超標,缺少運動,使的有糖尿病基因者的病狀極容易被引發出來,所以天澤在當時有利的東西來到如今卻是未必了。
這本書的主要含意,即是如此,現在我們看來是遺傳性疾病的東西,在人類演化歷史當中卻對當時的人們生存極有幫助,所以天澤並非是「當前」的強者生存,而始終為適合當時者生存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剛剛煮出個人烹飪史裡最好吃的爪哇口味咖哩(多放了巧克力和蜂蜜來提味),大勝小7版本與佛蒙特蘋果口味,繼紅酒燉牛肉隨意抓比例成功又有一個成就,太過興奮,來回個文章冷靜一下(?
回覆刪除這篇文章一開始看到有一點小小的想法,不過當時在應付期末報告的實證就被暫時擱下了,趁這兩日不用上課還沒遺忘這篇來回一下
一開始看到此本書的書名還沒有任何感覺,是看到道友在文章中提及糖尿病的歷史,才發起了興趣
糖尿病的病狀成因若在極地氣候的條件環境之下或酷寒季節時,確實會由於生理機能而使血糖加速分解及合成,更因食物的取得條件較為狹隘,而大多亦取於自然,不像是現今多種加工及精緻糖份飲食充斥的社會,自然雖是同樣的生理狀態卻有不同的結果了。
p.s就像主變數與應變數雖然都是一樣,但拿不同年度的資料下去跑實證結果就不同了(眼神死)
這篇文章目前同時讓我想到過去1929~1933年經濟大恐慌,各國為了解決經濟困境以政府為首加強公共建設並帶動了民間投資及金流流動,這樣的手法在近年2008~2009年的房貸風暴與金融危機時也再度出現,但成效不彰,因而出現了貨幣寬鬆的印鈔遊戲,印鈔遊戲暫時解決了金融危機而在2014年各國開始陸續打算退場,但卻發現市場經濟又開始萎縮,甚至逐漸有再次啟動印鈔遊戲卻無法真正解決潛藏的金融崩盤危機的傾向。
雖然以如此的現象為例與此本書的書名最衰者生存或許有背離之處,但是若著眼於適合當時者這個角度,或許可說就算是類似的經濟現象在不同時期亦應有不同做為才能真正解決亦應有一定相似度
哈,最近正在潛心研究運動科學,倒是未定期來此了。
刪除耶,聽起來挺好吃的,姑娘廚藝似又有精進,該當浮一杯水。
對的,演化的變化是需要時間,這時間雖可短暫至十年,但人工的變化則以數月則有變,所以縱然有一同樣的生理型態,但其原因卻為不同,一者為食物來源有限,一者則近乎浮濫,所以雖是相同生理狀態但其影響卻大大不同。
這是以經濟金融的角度進行詮釋,這方面我並不在行,但就我所知,無論是人體亦或經濟,其變化只能概莫了解為原則性的。 而非能精準預測。 於"邏輯新引"一書中,將知識分為三種層次,以水的三相,固、液、氣分別,固體如同數學物理是可以精準預測的知識,液體則如醫學、運動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僅能用原則上蓋莫如此,而不能夠精準預測,是軟知識,而氣像則如人的街談巷議,浮而無根的言語了。
所以自然會產生,同樣的問題但因時間、環境的不同而解決方式有異的景況。
對的,姑娘此言在理,萬變不離其宗,雖無可精準預測,但原則性是較難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