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朋友間如何相處自在?

朋友間如何相處自在?

我想不少朋友在人際關係相處上不是這麼的優游自在。 原因出在哪裡? 是甚麼導致了朋友間的相處會有壓力? 會有非要做些甚麼不可的選項?

種種問題,都應該去思索的。 朋友間的相處到底為什麼會變了樣,它不該是快樂放鬆的嘛?

朋友間相處多是有共同的生活圈、話題、價值觀等。 那既然脾性相合,壓力何來? 不樂何來?

來的因由很多,如分別親疏遠近、比較你強我弱等,但更多的是,在三維的時空裡,時間是我們所無法掌握但卻又是悄悄流逝的維度。

<<論語,子罕第九>>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可以一同學習的,未必可以志同道合;可以志同道合,卻也未必可以立身與道中,可以一同立身與道中,卻又未必能通權達變。

宋代程顥也這麼說。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

人在於觀念感情上各自有所被遮蓋處,所以難以志同道合。

這兩段話說明了甚麼,說明了在一開始可以是好朋友,但到了後來則未必然了,因為時間會將原本契合的兩人,沖刷出不同的樣貌了。

如同王安石與司馬光在一開始兩人是不錯的朋友,也同曾在包拯手下任事,在信件往來上留有「平生相善」、「游處相好之日久」等詞語。

但後來因政治理念的分歧,王安石主張變革新法,司馬光則認為祖宗之法不可廢。 兩者也因這分歧,而難以相處視若冰炭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要成為可以相處一生都能安詳自在的朋友,確實太難了一些。

但真的做不到了嗎?

法國大革命有三個口號至今仍深植在眾人之心。

「自由、平等、博愛。」

那在市場販賣中,你我都有自由的販賣的權利,但因為有自由販賣的權利,我要賣給誰是我的自由,而若是我賣的是民生物質根據自由我也不見得要賣給你,而這樣即會造成不平等,對於物質取得的不平等。

自由和平等,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甚麼因素可以讓兩者共存? 那就是博愛。

透過博愛讓兩者調和鼎鼐,我有我的自由但因為博愛我不會犧牲你的自由或是平等。

這就是所謂的「愛」的力量。

這裡不是在談男女朋友之間的愛情,而是對於彼此間的包容以及設身處地。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彼此想法迥然不同時,都還能夠相互相處而不感拘束了。

我有幾個朋友,偶爾見了面也不太說話,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問題再問沒問題就做自己的事情,我們在這當中絲毫不覺得奇怪,因為朋友貴在相知,今日我知你你也知我,若是有需要談的那就仔細一談若是沒有則洒然靜默。

誰說人一定要在相處中說不少的話? 談共同的話題? 有話當講則講,無話也無須尷尬就只是無話,所謂自在,即是此理。

那自己能體會這點他人體會不到呢? 那又如何? 凡事不過自然,而這自然是你努力自身當努力,剩下的就是天命。

這世上我們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他人,因為只有自己是勉強可控的了。

最後,所謂的愛,不是單方面無止盡的付出,而是盡自己所能,但不力竭傷害自己,這樣子的愛,才是可以共存共生的愛了。

當然若是真的體會到「愛」的真諦,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若是真明瞭「愛」的真諦,那這人也可謂一代聖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