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期望●衝突●突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oyZYfxXiE 後面合唱和音必聽啊!((動漫向請注意)
今天不說政治,也不說什麼自己個人本身的心情。
想好了就放膽做
其實你比你自己想得更強悍
過重的父母期待
     目前感覺在台灣的各級教育上,所教的只是課本上的理論,及傳承了至少三十年,那關於民國40、50年代家長或者教師的思想,一切要的是標準答案。


以自己為例,高中時代曾經因為參考書上的英文翻譯,發現了幾個與解答上不同的單字,全數被她用紅筆劃上大大的X,然後被強烈地批判,記憶中甚至有摔書摔到臉上吧!直到較懂英文的父親,主動接手了這在她眼中是燙手山芋的督促英文課業的責任,才發現我用的單字是較為深入的部份,轉告後才改變了她對我的看法。
第三篇文章,讓我想起過去我哥在台北重考的期間,他曾經遇見了當時為了滿足父母期望,26歲仍在拼考上台大醫學院那樣一線希望的神人(縱使第七年考上的也還是醫學系),也有太多人放棄自己的工作,只為了醫學系這樣虛浮的名聲。十三年過去了,當時還未崩垮的醫界,現已漸走至瀕臨崩解的邊緣,苦的是誰?  每一年到大學選填志願,眾多媒體和學校對醫學系的推崇讓人不勝晞噓,那是一個七年,甚至十五年才會成熟得可以承擔治療另一人生命風險,卻要面臨外在的醫界體制崩壞、藥物供應體系瓦解、太多只在意自身年終多寡而大砍各類給付點數的健保局官員的環境。末日行業嗎?實在不想這樣形容,但遲早有一日,或許會面對吧!

不只是醫學系,其它科系也是如此,經常遇到相似的狀況。
許多人因為當下環境對一個行業或產業充滿了某種崇拜,沒考慮自身所長因而選擇了這些事物,是從未考慮還是恐懼沒有追隨而被嘲笑或者漠視的結果?但又有多少人在選擇之後,發現了自己根本不適合,白白浪費了生命及時間。
許多的期望充斥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只升學考試、職涯發展也是。

譬如我,曾經拿到了一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卻最終因為親人選擇矇蔽了真正的自己,卻發現這份情感其實只是自己的幻想,除了一開始的冷言冷語和包括了否決過去最後決定走這條違背天份之路的自我,甚至決定了公職就是唯一能選擇的道路,沒有選擇就是失敗。公職可說是個比醫學系更難玩的Online遊戲,而不知是媒體的火熱報導還是上一代家長的觀念。許多即將畢業的學生,或者8年級世代,都面臨到這種選擇。不只是我,兩個月前去東海考檢定的時候,計程車司機也在講述著他女兒多不懂事,說要做美術設計不考公職,鬧到離家出走的局面。40、50年代的前輩們看見的是他現在的穩定和退休後的福利,是否有想過這些好處也終究有天也會如同民國7年級末段後醫療機構面臨健保,逐漸消逝?
近日學妹也選擇了走上這條路,在爭取公職資格的這條路上沒有好壞,真正進入或許又是另一道考驗,尤其是某些社會交際禮儀更是種挑戰(想到莫名幫強哥背黑鍋的大學教授XD,時間和成本先不計,有些東西沒去嘗試過,或許就沒有機會了。
而就猶如第一篇文章所言,台灣的年輕世代,包括我,或多或少有不敢面對真實自己的問題,爾後限制了自己的能力及發展,進而失去所有原本能得到的經驗。這裡面的問題到底是上一代的教育觀念所造成,亦是我們在追求自己的時候,太容易受人影響,也太恐懼踏出去這個舒適圈,我想是兩者都有的。

父母期望及社會期望若照著傳統的路線走,在紅海中互相殺戮、競爭、比較著,最終就算得到了他們所想要的結果,是否真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或者新世代發揮了自己真正的長才,進而把每個人放在最適當的位置上。正像行銷管理中的藍海策略,不論是品牌或是企業,或是更重要的人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出與別人不同的道路,才會長久。

期盼如此可稱得上單一價值觀的教育概念,可以在新世代的科技潮流及社會變遷之下改變。
































3 則留言:

  1. 有時走在路上,會感覺的所謂的流行讓挺多人的樣貌都趨向一致。 而流行都能造成一致性的現象,何況乎教育了。

    教育到底該是甚麼? 這點許多教育理論的人都在思考。

    或許我們應當這麼問,我們所期待的價值是甚麼?

    是財富? 是權勢? 是健康? 是快樂?

    讀書的目的是甚麼? 是學習知識? 還是學習就業?

    我想這都是應該要去討論的問題,但卻總是被認為小孩子按照著先人的方式去做準沒錯的想法,壓制住本該討論的事物,這點不得不說是可惜了。

    近來看了給青年科學家的信中,其中有篇的內容於此篇文章的藍海、紅海有異曲而同工之意。

    遠離槍砲聲。 此書的作者是生態多樣性之父,但他也坦言他的求學生涯在於好運氣讓他選到了當時沒甚麼人研究的生物,螞蟻。

    「任何一個主題,如果已經有許多人關注它,或者它具有迷人的光環,而且研究者都是有大筆經費資助的各種獎項得主,你最好遠離這個主題。多聽聽熱門研究的消息,弄清楚它們發展成熱門課題的過程與原因,但是,當你要做自己的長期規劃之前,請記住那些領域已經人才濟濟,你只是一個新人,恐怕只能扮演一群受勳將領麾下的小卒。」

    上面這一段,對於商業中的紅海理念是相近的,競爭者眾未必能嶄露頭角,更多的是流盡鮮血的士卒而以。

    「撇開那些看起來很有趣、很有前途的題目,選擇還沒有甚麼專家在彼此競爭的,沒有或很少提供獎項或獎學金的,而且研究文獻欠缺豐富數據和數學模型的主題。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孤單,充滿不安全感,但其他一切都是平等的,在這樣的地方,你更有機會展露頭角,及早體驗找到科學新發現的快感。」

    這與藍海概念不謀而合。

    於是他提出三號原則。

    「遠離槍砲聲,盡可能從遠處觀察戰局。萬一你身陷其中,設法為自己創造一個新戰場。」

    所以也許已經身陷其中,但未必然無可在當中找尋到一個區塊是未有人涉足的了。

    回覆刪除
  2.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205&page=3
    這篇文章真的滿棒的,剛好跟這篇題目有點相符合,也是我對自己的提醒之一((完全符合本人最深的劣根性XD),謹於此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限定範圍的衝突,有助於了解彼此的底線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