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解社會學>>
對社會學並無太深入的研究,多半是看看文章,或是讀讀一些普及類的作品,這本也正是社會科學普及作品中的一本,它的優點在於以圖解的方式將重點給簡略點出讓人易於掌握,但缺點則為過於簡易了。 但若是對社學學毫無了解的人,這缺點也算不得缺點了。
社會學是甚麼? 要回答這問題之前,要先了解社會是甚麼,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嗎? 不竟然,精確的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外以及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簡言之,社會的範圍是大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 所以,社會學所研究的對象即是人類社會。
書中有幾點分享給各位。
一、韋伯提出的「權威類型」
日常生活中常見所謂的「權威人士」或是「不要服從權威」等口號,那權威有分些甚麼呢?
合法性權威:經由制度所賦予的權力,其支配正當性來自「位置」而非「個人」。 如按照憲法所給予的權力,人民直接選舉出總統,而總統接受憲法與人民賦予的統治權力。 其統治權並非來自個人而是來自於憲法的授權。
傳統性權威:文化道德觀念的傳承,其正當性來自於世世代代的「相信」。 如家天下的觀念,皇帝崩殂,其嫡子繼任御宇,而人民從以前就接受個觀念不覺得這種血親繼承制度有何差錯,直到文化價值觀念的改變,傳統性權威則為慢慢崩解。
卡理斯瑪權威:支配的力量來自於「個人魅力」,也就是超凡異於常人的意志,而透過不平凡的事蹟會加深跟隨者的相信,而使身的支配地位更為穩固,但若是事蹟不再、被戳穿造假,那跟隨者也易於土崩瓦解。 如毛澤東、希特勒、部分宗教首領等,都可以是說是這類的代表人物。
而在韋伯看來,擁有卡理斯瑪的人物會掀起革命的浪潮從而改變僵硬的社會鐵籠。
二、韋伯提出的「科層制度」
科層制度如今是司空見慣了,簡單來說就是分層負責,那為什麼會開始分層負責? 因為當工業革命之後,製造物品的速度與數量激增,而造成激增的原因在於生產線的概念,那何謂生產線? 就是將一件物品拆分為若干部位,將拆分的部位交給特定人士去製作,最後再將其組裝,在這過程之中,就會產生出分層。 如眼鏡製作,想法、製圖、原料、加工、販賣,過去這五個部分都由工匠親力親為,而工匠若將這五個部分交給五個人去做,然後由自己做調度,那調度者與被調度者的分層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科層制度可以說是符合於現代化社會的制度,分工明確、專門化、標準、快速等優點,但當科層膨脹,會造成冗員冗事的現象,那公文的往返遲滯就不可避免,到了這個時後,科層制度的快速優點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缺乏效率,組織的衰退往往從這裡可見到端倪,所以現今才有一個思維,如今的社會並非大吃小,而是快打慢,其原因在此了。
三,不平等是甚麼?
不平等的來由有大自然所給予,如生物性的男女,地區資源的優劣沙烏地阿拉伯與台灣。
也有來自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如以年齡、性別做為區分的條件。
但究其不平等的起因則為「剩餘」的分配,食物、物品、人力的剩餘,由誰來分配?
如同一家五口要分一塊蛋糕,將蛋糕切為六塊,那多出來的一塊要給誰? 給勞苦功高的爸爸? 還是年齡最小的么子? 亦或是辛苦操持家務的媽媽? 最重要的是,誰來決定這多出的一塊要給誰?
很顯然的,恐怕是爸爸來決定要給誰的。 因為爸爸是一家之主,所以他和小孩比起來,爸爸的權力大過小孩,所以由爸爸來進行分配。
當然可以說分給對家庭貢獻最多的人,但是對家庭貢獻最多的判定標準是甚麼? 媽媽難道付出的比爸爸少嗎? 這需要看社會文化所給予的標準是甚麼,有些社會文化認為女性最高,那蛋糕自然就給媽媽了,而大部分的社會都認為男性在外工作打拼理所當然是貢獻最多的,所以從這裡看來爸爸應當得到這塊蛋糕。
但整體來說,蛋糕要給誰? 以及誰來分配? 這都顯示出,資源是稀少的,而能分配稀少資源的就掌握了權力。
本書有許多觀念挺有趣的,但需要知道社會學並沒有絕對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每一個說法都只是相對性的,而非絕對性的,有了此一概念之後,就可以領略社會學的有趣之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